推动中国敦煌吐鲁番学创新发展

2023-08-28 15:06:28 来源:中评网


(资料图)

据光明日报报导,1983年8月,在兰州举办的“全国敦煌学术讨论会”上,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正式成立。在全国一些高校和科研机构已经开始敦煌吐鲁番学研究的基础上,成立全国性的学会,无疑给围绕敦煌吐鲁番的学术研究搭建了一个广泛的、跨学科的交流平台,也为新一代敦煌吐鲁番研究人才的成长提供了广阔天地。

作为一个民间学术组织,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主要的功能是联络学人、推进个人和集体研究,但有的时候也直接“上场”,参与编纂一些大部头的著作。除了学会参与的学术会议论文集外,发挥了重要学术推动作用的主要有以下几种。

其一,《英藏敦煌文献(汉文佛经以外部分)》。这部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、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“敦煌古文献”编辑委员会、英国国家图书馆、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合编,但主要的推动力和参与者来自敦煌吐鲁番学会,周绍良先生实主其事,沙知、宁可两位先生投入最多。此书以八开本影印英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汉文文献佛经以外部分,经过数年编纂,1990年9月开始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第1卷,到1995年出版完全部14卷图版部分,并于2009年10月出版全书总目及索引。因为英藏敦煌文献占了敦煌文献相当大的比例,所以这些清晰图版的发表,对学界的贡献巨大。而这样以八开大小、上下两栏为主的刊布黑白图版的做法,也开启了敦煌文献整理出版的先河。只可惜当时经费有限,所以没有收录更大数量的佛教文献。

其二,《敦煌文献录校丛刊》。因为敦煌文献主要都是写本文献,文字不规范,特别是俗文学作品和公私文书,释读起来有一定困难,所以敦煌学界的一项重要工作,就是做敦煌文献的录文。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“敦煌古文献”编辑委员会认识到这一点,利用学会来集中学术力量,将不同的文献交给对该领域素有研究的专家去做整理校录,学会提供照片、调查经费等方面的支持。这套《敦煌文献录校丛刊》就是按这样的理念,由不同学科的专家对敦煌文献进行系统收集、整理,做出录文和详细的校记,最后有所用文献编号索引。为防止排版错误,全书都用手抄影印的方式出版。从1996年5月至1998年12月,由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10种。现在看来,这套书的录文水平还是相当高的,许多文本迄今仍为大家所用。

其三,《敦煌学大辞典》。此书真正动员了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的集体力量编纂,由季羡林先生主编,沙知、宁可先生具体负责,撰稿人有学会会员一百多位。这是首次用辞典的方式对敦煌学各方面成果做了总结,包括敦煌石窟考古、艺术和藏经洞出土文献和文物的各个方面,分64个门类,以长短不同层级的6925个词条,形成一部大型敦煌学专业工具书。历经十多年完成,于1998年12月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。全书241万余字,插图626幅,彩色图版123幅。另有附录10个,包括“莫高窟石窟编号对照表”“敦煌莫高窟大事年表”及“敦煌学纪年”等。这部辞典的出版,对敦煌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,特别是对敦煌学界之外的学者瞭解敦煌学的内涵,以及对年轻学子进入敦煌学领域,都提供了有力帮助。

其四,《敦煌讲座书系》。虽然此书系不是由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署名的著作,但实际上是学会同仁合力完成的成果。2009年开始,学会的主要领导柴剑虹、郝春文、张涌泉、郑炳林和我,共同组成编委会,按照规划向学会中的骨干成员约稿,编委审稿,最后由我总其成。最初设计出30种,最后出版了21种。这套书是敦煌学各个分支领域的通论性著作,包括历史、文献、考古、艺术、宗教等方面,希望用新的视角来阐述敦煌的方方面面。整体上注意跨学科的交叉,也尽量避免各书之间的重复。全套书体现了百年来国内外敦煌学各个学科的研究成果,也代表了取得长足进步的中国敦煌学研究的整体水平。

标签: